7月6日,“万流同归——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”在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开幕。高雨晴摄
中新网太原7月6日电 (高雨晴 胡健)为何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又是如何“奔流到海不复回”?7月6日,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,太原市文物局、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主办的“万流同归——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”在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开幕,黄河流域7省区20余家文保单位的近百件(组)文物精品集中亮相,展现黄河流域根祖文化。
图为黄河流域图。高雨晴 摄
(相关资料图)
记录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贺兰山岩画、新石器时代的黑陶镂孔高柄杯、秦朝时期的错银铜车具……此次展览展品丰富,形式多样,制作精良,时间跨度自上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直至当下,反映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及演变轨迹。
贺兰山岩画吸引游客观看。高雨晴 摄
图为展厅。高雨晴 摄
“黄河文化源远流长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。”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玉伟表示,此次展览旨在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,让黄河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,“让民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,触摸中华民族脉搏,品味黄河文化盛宴,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”。
图为新石器时代的黑陶镂孔高柄杯。高雨晴 摄
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理事长王新生说,联盟以黄河文化为纽带,旨在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,全面清晰展现黄河文化脉络及对人类文明、时代发展的贡献,搭建沿黄兄弟省份文物保护、陈列展览、人才培养、文旅融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。
游客正在观展。高雨晴 摄
图为黄河土、黄河水。高雨晴 摄
晋祠博物馆副馆长谢强介绍,本次展览从“天、人、根、祖”四个方面,系统介绍了黄河的形成与流域状况,展示了黄河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密切关系。“下一步将整合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各单位的展览、讲座、研究、社教等方面的资源,开展更深更广的交流合作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讲好母亲河的故事。”
图为战国时期的扁圆体附耳蹄足带盖铜鼎。高雨晴 摄
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由太原市文物局组织,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牵头,来自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7省区的晋祠、黄帝陵、伏羲庙等14家文博单位,以及复旦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7家联盟学术委员会暨“省校合作”院校于2022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。(完)
关键词: